台北大吃札記(上)
文人舒國治著有台北小吃札記一書,舒的文筆極佳,描寫起陋巷小食自有一股風雅,對於吃更有獨到的見解;當世寫美食的人不下千百,但是舒不靠精美照片,不打店家秘方,光是靠精練的文字來描述筆下小食,文字中還不時透露懷古的幽情,和灑脫的意趣。嚴格來說,舒寫的不是美食,而是由台北各色小吃帶來的,生活中的一股情趣和意境。
我自問比起舒來,才氣自然是大大不如,口舌之精想必也是遠遜,唯一想來也許可以一較長短者無他,食量也。所以此次回到台北,之前先四處比評研究,又在網上四處打聽,還在書店裡面美食區裡面苦讀,打定得便是一條捷運線,吃遍四八方的主意;打定主意後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真是內行,真是本土,要是換成歪果忍,哪裡懂得欣賞台灣這類本土特色小吃的精緻?
不過我得意的心情畢竟沒有維持得太久,有一日我和另一位旅居美利堅合眾國的海外遊子閒聊回台灣一定要吃什麼時,她說:“我要吃KFC”,“我要吃我家牛排”,並且解釋其實台灣的KFC和我家牛排自成一格,已經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在美國也吃不到的好滋味!這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這是多麼細膩又微妙的差異啊,這才叫台灣人啊!跟他相比較我根本只是會說中文的香蕉人而已啊!
不過沮喪歸沮喪,我曾經豪氣萬丈的說要寫台北小吃指南,如今雖然花開花謝,事過境遷;雖然在舒前輩的作品之前我的文字毫無容身之地;雖然從一個在海外多年,隨便吃到什麼家鄉味都會感激涕零的觀光客的角度而言,這個指南有什麼意義實在直得探討,我還是決定把此行吃過的一些精采小吃紀錄下來,畢竟,海外遊子不只是我一人,能夠在夜深人靜時,讓同在海外的遊子們透過網路,手牽手,心連心,口水流的一滿地,流到鍵盤壞掉去,進而必須舊換新,幫助台灣拼經濟,那也算是敝人對祖國一點小小的微薄貢獻。
說起此行我吃到小吃多半都在捷運站步行可到之處,這是有原因的。最大的理由就是在於台北我最熟的地方,就是在捷運站裡面;北到淡水,南到新店(或南勢角),東從南港(對,通車當天我就去坐了),西至永寧;甚至木柵線和小南門線,可以說是如數家珍;但是一出了捷運站之後,是該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就變成了我人生分岔口的一道難題,經常不經意的就會像美國當紅的電視影集Lost一樣的Lost。這個問題在我隨身攜帶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出門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我只能說Google Map 實在是造福世人的一項偉大發明,許多朋友誤以為我有網路成癮症,出門還一定得上網,這是錯誤的印象,我帶著電腦原因無他,怕迷路而已。
囉囉唆唆的說了半天,現在還沒有進入吃的主題,那只是因為我在營造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這個氣勢的醞釀是很重要的,既不能太隨便,又不能太瑣碎,不然很容易讓人有種頭重腳輕,虎頭蛇尾的感覺;比方說吧,如果我現在說:嗯,我這次去了這裡這裡和那裡,吃了什麼什麼,好好吃啊,然後結束,那就不行了,就不是一篇好文章,如果拿去作文比賽或是部落格比賽就一定連入圍的機會也沒有。只是話說回來了,我本來就沒有在參加作文比賽啊?也沒有人會把這當成作文範本吧?那個什麼大賽的反正從來沒得獎過,我只能說我心已冷,三萬塊不是我的就不是我的,說到這其實我寫部落格很像李發在講台灣怪譚,反正岔題裡面可以再岔出來,一切只要我爽就好。(… AE200548213,李發…)
回到捷運線上,其實我平日最常坐的就是淡水線,而且從關渡開始坐。關渡捷運站旁有一間看起來很有意思的咖啡店,叫做爐鍋咖啡店,只是我從來沒進去過。一方面我經常早出晚歸,和他營業時間常常擦身而過,二方面我想不出有哪個朋友會沒事要來關渡喝咖啡;不過我經常在他外面走著,久而久之也產生了一些感情,所以下次回去也該找個機會試試看。
出口往左走,會看到一條巷子,再往左之後第一個巷子右轉,你就會看到一間非常不起眼的陽春麵攤,叫做
中正紀念堂站的二號出口,才一出站約莫一百公尺,便是金峰滷肉飯。這間也是非常出名的台北老店,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每日中午也是座無虛席,他除了滷肉飯極好之外,鼎邊銼也是出名,而我特別愛他的排骨酥。醃好炸過的排骨酥在清澈不油的湯頭裡充滿了滋味,閉著眼睛咬一口白蘿蔔更是驚喜,如此一口滷肉飯,一口湯,一口排骨酥,一口蘿蔔,感覺就像武林高手般的妙招層出不窮。一人(尤其在吃完了阿田麵之後)前往是有點勉強,但是兩人齊去絕佳,鬧轟轟的小店雖不宜久坐談心,但是小桌小椅摩肩接踵卻別有一番樂趣,若是和他人併桌,還可以參考別人點了哪些招牌,若有順眼者,加點一份,所謂寧可殺錯不可放過也。
說起金峰的滷肉飯,我不由得想起我那個
抱著這個心情去探險的,其實還有另外一間,所謂
涼麵非常有名,不過我兩次前去都已售完,只好在附近隨便吃吃解決(巷頭有間彭記的麵線和臭豆腐,雖然沒有那麼有特色,但也是不差的啦)
當然這些小吃乃是本地風味,台北還有許多有特色的店,像是鼎泰豐,我發現儘管非常出名,但是我朋友會去吃的還真不多。某種程度上那好像是歪果忍才會去吃的店,但是我必須說吃了那麼多小籠包和炒飯,鼎泰豐的美味始終如一,每年不變,我尤其想推薦他的糯肉燒賣,清香撲鼻齒夾留香,那是參雜了美味和童年回憶的難得滋味,舒國治在台北小吃札記裡兩篇為文書寫鼎泰豐,不是沒有其理由。台灣小吃而能揚名海內外,小籠包的威力由此可見一般。
不知不覺打了三千多字,還不曾寫出通化街夜市的米粉湯,宋廚的烤鴨,台電勵進和長白的酸菜白肉火鍋,川巴子的麻辣鍋,樹林每年都要去吃一次的薑母鴨,沾美的自助餐,甚至新竹城隍廟口的肉圓,米粉,或是車站附近的吊鐘燒,而我已經累了,只能說台灣美食實在太多,我每次能夠品嘗的,千百之一而已,而我能夠紀錄的,十之二三而已。隨著年歲漸長,雖然離華髮齒搖仍然有大半輩子,但是卻也漸漸沒有之前鯨吞雄霸的肚量和豪氣。說不定過得幾年,再也沒有這樣的興致和豪氣,而這種的大吃食記終成絕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