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菜的秘密
之前上博客來買書,一口氣就買了六七本,由於我今年開始鑽研廚藝,這六七本書裡面,大概有五六本是食譜,剩下一兩本是美食文學。
博客來是個了不起的地方,星期四在網路上下訂單,書可以在星期一就送到紐西蘭;唯一的缺點是由於看不到實際的書,只能憑著書名,短短的書摘,推薦序,和封面來選書,總有點亂槍打鳥的感覺;英文有句話說的好:" You do no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從網路買書總是有點三分天注定的成分在,買的好不好,往往收到書時才見分曉。
這一批來的書裡面,有關於韓國菜的,義大利麵的,四川菜的,江浙菜的,還有幾本不是食譜,但是歸類在美食文學裡面;其中有一本值得推薦的叫做"從愛上東坡肉開始",是個從紐約來的外國番人閔傑揮寫中國菜的趣味奧妙,此人筆觸風趣,引經據典,中文寫的比我這假洋鬼子好,我多年前就把它當成床頭珍藏書,正所謂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這次乃是買來送人,反正大家平常不賭錢,送書也沒什麼好忌諱的(我想起來我之前有個朋友,三天兩頭往賭場報到,一起去吃飲茶硬要說菜單上的叉燒酥是叉燒贏,讓人捧腹絕倒)。
另一本更合我意,叫做蔣公獅子頭;這本書由當年老蔣時代台灣銀行副總的媳婦嚴裘麗女士口述,標榜著是豪門家宴的私菜食譜與故事,聽聞當時奚家廚藝之好,連老蔣都常常去串門子品嘗美食,還有許多菜指定過年時要送進總統府御用;老蔣是浙江省奉化縣人士(老孫好像是廣東省香山縣人士,你看我小學歷史讀的多好),浙江人愛吃江浙菜理所當然;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巧都是浙江人,記得小時後過年時,會先在爺爺奶奶家吃頓年夜飯,桌上會有寧波年糕,烤麩等等,吃完之後領了紅包,就轉去高雄外公外婆家過年,桌上也少不了紅燒獅子頭,蔥烤鯽魚等等;過年對於小孩子來說,乃是最快樂的事;可以吃大菜,可以拿紅包,可以放鞭炮晚睡覺,打破盤子是歲歲平安,講錯話是童言無忌,運氣好還可以嘗到一兩滴珍藏好酒,或是小小在麻將桌旁邊插花一下。
我媽是職業婦女,平常上班忙碌,但是總是會偷空給我們做個大菜,像是獅子頭或是烤麩,滿滿一鍋的冰在冰箱,讓我們在家可以自己熱來吃,當時年紀小並不懂得,現在自己工作後回想,常常加班到晚上七點多的媽媽,沒有怨言的在下班後進廚房做這些菜餚,抱著的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和愛意;然而在多年之後,這樣的溫情我們確實感受接收到了,那是一種幸福的感覺,溶化在一道道看似不起眼的家常菜裡面。
後來稍微長大了一點,我家對面開了間餐廳叫做郁坊川揚小館,一家人晚上去對面上個館子吃飯,也變成了聯繫家人感情的一種活動;風雞,硝肉,麻婆豆腐,宮保雞丁,沙鍋獅子頭又是桌上
常出現的佳餚;不知不覺之間,獅子頭這一道菜在記憶裡,就跟幸福和溫暖的感覺劃上了等號。
這本蔣公獅子頭除了裡面的菜色頭我所好,他的美食哲學和想法也深得我心;幾句裡面的話都讓我打從內心同意:
"在家吃飯,家才有味道"
"在家裡做菜吃還有個優點... 與家人共享的滋味... 會無形中的傳遞給下一代,像是生命延續中一條看不見卻具體存在的線,把每個人拉在一起"
"好吃的菜,絕對不是靠著五花八門調味料來撐場面的味道... 不要以為簡單就會乏味,其實簡單才是最大的學問"
他的簡單真的是簡單,一道開陽白菜,用的不過是白菜,蝦米,鹽和水;但是做出來的白菜鮮美香甜,讓我大吃一驚,是我許久沒有嚐過的好滋味;一道馬鈴薯燉肉,調味不過是洋蔥,冰糖,醬油;然而經過小火三碗水收成半碗後燉出來的馬鈴薯,綿密鬆軟,入口甘甜,明明是不起眼的馬鈴薯,我卻確實的嚐到了他本身的味道;像是茶葉蛋,香料只是八角,肉桂兩種,然而煮出來蛋的香氣撲鼻,滿室芬芳優雅;而這些只不過是其中最簡單的三種料理,其他菜像是奚家獅子頭,老豆腐,紅燒肉,蹄膀我都還沒嘗試去做呢。
我之前在學廚藝的時候曾經自行摸索,西方的菜系可粗分成法國料理和義大利料理兩類;法國料理講究的是步驟複雜,配料繁多,裝飾精美,一道菜可能光是醬料就用了十幾種食材;而義大利菜更符合我的性格,不著重於繁複的食材步驟,以新鮮簡單取勝,聽說在義大利,一流的義大利料理在餐廳是吃不到的,最好吃道地的義大利菜,可能要在鄉村角落各家廚房,由媽媽級甚至祖母級的Mama 才做的出來。
玩美食,大可以玩的精緻高級,然而儘管外面餐廳的菜色再高級,那仍是由一個忙碌的廚房,一群看不到顧客的廚師,每天做著幾乎幾十道甚至幾百道同樣的招牌菜,以工作的心情做出來的菜餚;而家常菜的秘密,在於做菜者的心意,那是把自己的感覺心情,傳遞給自己最在乎的人最直接的方式。
以下是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由此可見用美食傳遞感情,自古如此,中西皆然。
If you are cooking with love, every plate is a unique event... you never allow yourself to forget that a person is waiting to eat it... your food, made with your hands, arranged with your fingers, tasted with your tongue.
Bill Buford - Heat




話說但尼丁近幾年來,一個勁的流行起外賣壽司;各式不同的壽司店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靠著簡單,方便,低脂,自然的優勢大行其道.反而原本屬於傳統外帶小吃的炸魚薯條越來越少;其實壽司這種東西要講究當然可以很講究(不信你去問將太就知道),但是要自己動手做卻也是簡單的很,說穿了就是把各種不同的料包在飯裡面,然後再把飯包在紫菜裡面罷了;我以前就跟朋友嘻嘻哈哈的一起在家做過壽司,不過因為技術不佳,每個包出來都長的醜的要命;前幾天去逛亞洲超市時看到紫菜壽司醋一時興起,決定再來挑戰一下。
韓國泡菜,香香辣辣吃起來效果真不錯;唯一沒有料到的,是其中賣相不佳的,切口難看的,大小不均勻的,顏色不協調的都被我忍不住當場毀屍滅跡,結果我煮了一大鍋飯好幾杯米,勉強挑出五個能看的放上來拍照之外,半數都被我當場吃掉了,吃得我是頭昏腦脹一塌糊塗,真是始料未及。
果,豬肉羊肉,香腸起司的農人們,不論寒暑,風雨無阻的都會來這邊擺 攤賣些農產品;最近更加熱鬧,還有賣咖啡的,賣小吃的,賣花的,和拉小提琴的街頭藝人在這裡擺攤表演;於是,星期六若是早上起得來又興致好的話,我總喜歡去這個市集逛逛晃晃,就算不買菜,有時買個可麗餅或烤豬肉來吃吃也是很愜意的。
我買了個蔥蛋餡的,拿在手裡就吃了起來,這餅子外皮用炸的,口感有點像甜甜圈,不過包著蔥蛋餡吃起來卻九 成像是韭菜盒子,要是裡面再包進粉絲那就有九成九的類似,咬著咬著,頗有點他鄉遇故知的開心。
但尼丁除了這小市集頗有特色之外,我們的奧塔哥大學也是一絕;是個全世界排的上前兩百名的名校,也是此遊客必經之地,經常看到有人都會在鐘樓前面拍一張到此一遊的相片;不是我在吹牛,我們這大學校園除了古色古香,建築典雅,小橋流水,櫻花處處之外,圖書館之現代設計也是一流;整座圖書館
用玻璃和鋼材建造,充滿著現代感,和印象中古典優雅,總有綠色金框檯燈一盞的知識殿堂又有所不同,圖書館內設備算是齊全,可以自己帶筆記型電腦上網,也可以借用錄像室來看電影,雖然說我當學生時只有最後一年短短時間常在圖書館裡面,不過我現在想起,能在這樣充滿英國風的大學環境裡面唸書,也是件很不錯的事情呢。
最後差點忘了說,大學圖書館對面有間歷史悠久賣Pizza 的小店叫做Poppa's Pizza,這裡的披薩好吃有口皆碑,每當期末考的晚上還會半價大優待給剛唸完書頭昏腦脹的學生當宵夜,店裡面貼滿了學生會歷年迎新活動的宣傳廣告,這店可能是一個每個在但尼丁唸過書的學子們無法忘懷的地方,I know, one day when I finally leave this place, it will be one of those soft spot。
